網頁

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

2012-01-04 征服癌症


于爾辛 教授 上海醫科大學腫瘤醫院


     甲魚,真可謂大名鼎鼎,特別是癌腫患者及其家屬十分熟悉的。社會上流傳一種說法:患癌腫的人就應該吃甲魚。也許正是這個緣故,甲魚的價格被炒得十分高昂。
這種說法有一些道理,但並不十分準確。甲魚確實是很好的食品,但並不是癌腫患者都必須吃,也不是所有癌腫患者都適宜于吃。


甲魚,正規的名字叫鼈,也叫團魚,是我國民間很流行的食品。吃甲魚的時代,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。在《詩經》中,已經有吃甲魚的記載:“吉甫燕喜,既多受祉,來歸自鎬,我行永久,飲禦諸友,忌鼈膾鯉。”這裏提到的“鼈”就是指甲魚。
甲魚除了味道鮮美外,還有不少輔助治療的作用。它能“滋陰”、“益氣”,“補虛”、
“調中”。處於康復期的癌腫患者,身體比較虛弱;或者經過手術、放療、化療者,常出現“陰虛”、“氣虛”的情況,都可食用甲魚,以補益身體。它還能“去痞疾”,治療“息肉、陰蝕、痔核、惡肉”,以及“痃癖”等。這些名詞聽起來都比較怪,現已很少使用,其實是泛指惡性腫瘤和良性腫塊。因此,癌腫患者食用甲魚,確實有一定價值。


甲魚對一些癌腫的症狀,還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。例如,它可以“去熱”,是指癌腫患者有癌性發熱時,也可食用而不必禁忌。它對“崩漏、血癖”頗有益處,因此婦科癌腫患者也可食用


吃甲魚,除了吃肉外,外殼也不要丟棄。它的外殼叫鼈甲,是常用到的一味中藥。在中醫治療癌腫時,很多場合都用它。鼈甲與甲魚肉的作用是一致的,有所謂“軟堅”作用。癌腫往往比較堅硬,所以要用鼈甲來軟堅。如此看來,癌腫患者確實可以吃甲魚。


那麽,爲什麽說癌腫患者並不一定都要吃甲魚呢?因爲“滋陰”、“補氣”、“軟堅”的食品很多,絕非甲魚一種。況且甲魚價貴,既然吃其他食品也一樣有益,又何必去湊熱鬧呢?更爲重要的是,甲魚比較滋膩,難以消化。當癌腫患者消化不良的時候,則不宜吃。癌腫患者在治療期間,往往因藥物作用而胃口不好,也不要勉強地去吃甲魚,否則,反而會造成消化功能更差。


此外,甲魚偏于“補陰”,不是屬於“陰虛”的癌腫患者,也不宜多吃。
甲魚的吃法,大致有清燉、紅燒等幾種。但是,有兩點值得注意:首先是選擇甲魚。清代大詩人兼美食家袁枚曾說過,“甲魚大則老,小則腥”,以選擇中等大小爲好,滋味屬最佳。其次是吃甲魚的季節,冬季的甲魚較肥,秋、春季甲魚也可,而夏季的甲魚俗稱“蚊子甲魚”,一般是不吃的。


清燉甲魚。先殺好甲魚,放血,洗淨。然後去除甲魚的內臟,有時腹內有“蛋”,俗稱“王八蛋”,有些人喜歡吃,也可留下;如不吃,就去掉。再放在碗中,切開或整只均可,並加入上好黃酒、蔥、薑,也可以加火腿片、枸杞子,有時還可放一些白果肉。最後將碗放在鍋中,隔水燉至熟,即可食用。


清燉甲魚的做法,按照中醫理論,更適宜于“養陰”。但是要注意,一定要燉熟。筆者曾經看到,有的家屬將沒有熟透的甲魚給患者食用,結果導致腹瀉,使病情惡化。因爲甲魚營養豐富,極利於細菌繁殖,所以寧可多燉些時間。
清燉甲魚,味道極美,而最美之處在“裙邊”。古書上說:“但願鵝生四掌,鼈留兩裙。”說明古人也有同樣看法。


紅燒甲魚。舊時上海飯店有一道名菜叫冰糖甲魚,就是紅燒的。先將甲魚洗淨、去內臟後,切成幾塊,放在黃酒、醬油、糖的調料中浸泡半小時左右,然後於鍋中炒至熟,再用冰糖收汁。盛出裝盆時,甲魚塊紅而有光亮,極爲入味。
紅燒甲魚,以補虛調中爲主,其“養陰”的作用則稍減了。
除清燉、紅燒外,還有幾種吃法。一種是所謂生炒甲魚。甲魚切塊後,即在油鍋中炒,加黃酒、鹽等,至熟即可裝盤。另一種是醬炒,即加甜麵醬,或辣醬一起炒。都別有滋味。


【編後語:自本刊1995年第2期刊出《餐桌上的抗癌食品》系列文章,迄今已有四個年頭了。由於其內容實用、指導性強,在社會上、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,使作者和編者幾度欲罷不能。這組文章從烏龜開始,至甲魚結束,雖然純屬巧合,卻也十分有趣。幾年來,上海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中醫科于爾辛教授如期賜稿,保證了這組文章順利刊出,在此謹以致謝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